1950年,我国被迫参与抗美援朝战争,在此过程中,涌现了一支格外耀眼的志愿军部队。时任志愿军总司令的彭德怀对这支军队称赞有加,大呼“打得好!”。但神奇的是,这支军队的前身,只是国民党中一支可怜兮兮的“杂牌军”。从“杂牌军”摇身一变成为最强防御力量,这支军队究竟经历了什么?点赞评论关注,一起了解一下这支军队的蜕变之旅吧。
一、最强防守两战成名
1951年1月2日,在朝鲜一个叫佛弥地的山谷中,正上演着一场激烈的厮杀。狭窄的山谷中,充满了响彻夜空的爆炸声和志愿军战士们的怒吼声。只见一个个战士将自己身上的爆破筒和炸药包都扔向坦克的履带,最后借着坦克行动不便的时机,战士们不顾坦克的碾压和炮火的轰击,直接将手榴弹扔进炮塔的盖子,将拥有大量汽油的坦克瞬间炸个灰飞烟灭。
从深夜打到凌晨,经历了三个小时的艰苦战斗,志愿军战士们终于把拥有31辆坦克的英军皇家重型坦克营全歼,不仅炸毁了全部坦克,还对英军造成了500人左右的伤亡,将全部英军俘虏。
展开剩余88%捷报传到司令部,彭老总一开始还不相信,政委于是赶紧往前线打电话核对,并警告战士们,“谎报军情,可是要杀头的。”
但当战地记者将照片传到司令部,军长主动打电话说明情况之后,彭老总眉飞色舞,大呼“打得好!”,并对参与此次战斗的全体将士给予嘉奖。这个令彭老总情绪极度变化的的志愿军部队,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“五十雄”50军,“五十雄”这个名头,也是从此次战斗之后传开的。
其实也难怪一开始没有人相信这个奇迹,因为当时来看,英军与我军的装备差距太大了。当时美军在撤退之后安排英军重坦克营殿后,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是相当强的,拥有30多辆坦克。
在爆破手将英军最前面的两辆坦克炸毁在山路拐弯处之后,英军彻底没有了退路,准备对志愿军发起最后的攻击,31辆坦克对我国900余名志愿军将士虎视眈眈。此时的战士们,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,那就是没有任何反坦克武器,只有简陋的爆破筒、炸药包和手榴弹,这样的爆破武器恐怕连坦克的外壳都炸不穿。
这时有一个名叫李光禄的爆破手觉得光投掷炸药包,是没有用的,坦克由铁皮包裹,外面几乎完美无缺。很快,李光禄就发现了坦克的缺点,只要将炸药包扔到坦克里面,就能完全炸毁坦克。一时之间,李光禄对周围的战友大吼道,“掀盖子!扔盖子里面去打!”
作为多年战友,周围的战士们很快就明白了李光禄的意思,纷纷用这种方法攻击英军坦克。英军引以为傲的重型坦克,很快在战士们密集的轰炸之下变成了废铁。这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以步兵和坦克营对战,还能够全歼坦克营的战斗。
最强防御团
此一战之后,50军的名头在志愿军中迅速打响,50军从此也成为了凶猛的代名词。攻陷汉城之后,联合国司令部震惊不已,认为这是天大的耻辱。
于是在1951年1月25日,联合国军开始向汉城方向发起反攻。此时的情势十分危急,一旦我军战败,人地皆亡,刚攻下的汉城转头又要到联合国军手中,因此需要一支部队在汉江南岸挡住美军,尽可能多地为我军构筑新阵地争取时机。50军再次担任了这个任务。
此次防御战中,50军完全可以被称为最强防御军团。因为一开始军部下的命令是阻击美军9天,但最终,50军的防御作战长达50多天,歼敌11000余人,死守在汉江南岸,硬是没有让敌人前进一步,这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奇迹。
据参战的181师作战参谋晚年回忆称,当时坚守住阵地太难了,因为美军的装备太好太先进了,每次一发起攻击,都是飞机、大炮、坦克一起上阵,等到我军第一排步兵牺牲了,他们的士兵才冲上来作战,所以伤亡也很惨重。再加上天寒地冻、粮弹供应都很困难,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坚持50天,完全是50军战士们凭借意志力在战斗。
也曾被人看不起
但这支令美军和英军都胆寒的“五十雄”,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,都处于边缘地带,在军中的日子过得也很差。
50军的前身是国民党60军,在被改编之前是云南的一支地方军。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,云南滇军高级将领龙云将云南的地方部队,改编成第58军和第60军,开赴到抗日前线。国民党内部风气腐败,对于这支来自地方的“杂牌军”,自然不会给太多注意力,甚至连一视同仁都很难。他们的装备武器与嫡系军队相比,差得不止一个档次,就连后勤物资,他们分到的都是最差的。
因此他们在国民党军队中,基本没有什么战斗成绩,唯一亮眼的只有在台儿庄战役中,当时他们虽然武器装备很差,但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,毫无退缩之意。从4月22日日军强攻开始,到5月18日奉命撤退,60军没有一个人萌生退缩之意,在此歼敌1.2万人,为台儿庄大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然而在国民党的眼中,60军伤亡太大,依然是“杂牌军”水平,在国民党军队中处处受排挤。1946年,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,发起内战之后,60军又被派往东北战线与我军作战。
在与我军的作战中,60军可以说是屡战屡败,长期的战败和国民党嫡系军队的排挤,令60军不少人心生怨怼,渐渐地染上了赌博和斗殴的陋习。这造成一种恶性循环,越打越差,越差越大。60军一度被称为“60熊”。
1948年,内战已经接近尾声,第60军驻守在长春,在解放军和国民党嫡系军队的双重打击下,军长曾泽生提出了一个破天荒的想法,那就是率部起义,投奔解放军。在投奔了解放军之后,60军被改编为50军,成为了人民解放军的一份子。
在此之后,50军的将士们才意识到究竟该如何打仗,才逐渐找到自己成为军人的意义。最终在我军的指挥下,50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大放异彩。那么50军,究竟是如何完成这种脱胎换骨一般的改变的呢?
50军如何蜕变?
“起义”虽然是指50军弃暗投明,但某种意义上来说,也是背叛。在所有的战争和军队中,这种起义部队是很难处理的。话说重了,可能起义部队的心思比较敏感,认为是被上级穿小鞋而产生情绪;话说轻了,又难免起不到作用。
况且国民党军队和解放军的思想状态截然不同,究竟如何改造、花多长时间改造、最终改造结果如何,能否与友邻部队达到同一高度,都是难以估量的,只能一步一步来,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,50军还处于思想改造的阶段。
另外,50军不止经历了一次改编,而是多次改编,党组织为指挥员和骨干士兵提供了学习机会,之后又将他们调到其他地方,最后出去学习的指挥员和骨干士兵回去的还不到600人,为了补充50军编制,必然会加入许多新的士兵,这就导致50军内部都容易产生巨大分歧,更别说和友邻部队之间的分歧。况且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,50军还在进行各种任务,作战状态不佳。
漂亮战绩
那么这样一支部队究竟为何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骄人成绩呢?
首先是解放军的影响,从1948年编入解放军到抗美援朝作战,其实已经经历了两年,大规模的变动已经结束,战士们有更多的时间相互了解彼此,融合速度也更快。
并且在第二次战役之后,解放军内部掀起了一股整风运动,整风实质上就是对战士们的思想教育,及时消除他们在陌生战场上的不适,改变他们对抗美援朝战争的不良认识。再加上第40军副军长蔡正国的教导,令50军一扫之前的不良认知,坚定了自身的战斗意识。
其次就是50军本身知耻而后勇,在彭老总的安慰后,50军的将士突然意识到,他们必须打出点像样的成绩来,否则对不起彭老总,因此他们刻苦训练,在作战时也保持着一份高亢的热情。
另外,50军曾在台儿庄战役中发挥巨大作用,这证明他们本身的战斗意志是很高的,只要充分调动,就能爆发出能量来。至于在长春驻守时节节败退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时的国民党指挥厚此薄彼,对他们有偏见,他们感受不到重视,战斗意志自然也十分消沉。
最后,在抗日战争时期,50军还接受过盟军司令部的训练,那时美军和我军一起抗击日寇,所以50军学习了不少美国军队的作战方法,因此在于美军的战斗中,他们摸透了美军的部分打法,充分化解了美军的每一次进攻。
从国民党军队的边缘“杂牌军”,到抗美援朝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民英雄,50军的改变离不开他们的自身努力,更离不开党组织的关心,即便到了今天,这种精神仍然值得我们铭记。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,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,点点关注,后续将有更加精彩的内容。
发布于:天津市